在2025年國家能源互聯網大會上,國網杭州供電公司發布國內第1個基于人工智能的配網終端。
該配網融合終端硬件上采用小尺寸芯片,支持即插即用,每小時功耗僅7瓦,擁有每秒7萬億次的超強算力。終端以“國網光明大模型”和“DeepSeek”為技術底座,融合自然語言識別模型,具備語音自動轉換、知識圖譜指引、模型推理分析功能,實現配電終端自主檢測、智能診斷,自動生成處置方案并引導操作。
當前,杭州全域供電可靠性達到99.99886%,自動化覆蓋率達到100%,擁有上萬個配電站房,設備規模大,亟需擁有超強算力的終端設備。19年起,國網杭州供電公司加快配電自動化建設,作為關鍵監測裝置的配電網終端數量已突破10萬套,承擔著實時感知配網運行水平、及時診斷處置故障問題等重要功能。基于人工智能的配網終端通過“DeepSeek+配電知識庫”本地化部署,將進一步推動傳統配電網運維模式向智能化、高效化轉變。

產品概述(LYPCD-3500電力體制改革“TEV局部放電巡檢儀”可靠耐用的品質)
開關柜的故障類型一般可分為拒動/誤動故障、絕緣故障、開斷與關合故障、載流故障、外力及其他故障。中國電力科學院對1989~1997年和2004年40.5KV以下開關設備的故障進行了統計,其中絕緣與載流性故障占30%~53%。而廣東電網公司對1992~2002年開關設備故障類型的統計結果顯示,絕緣與載流性故障的比例甚至高達66% .以上兩種故障均與放電現象有關。近年來,英國電力企業對國內使用中壓真空開關進行故障統計:其中誤操作和機械性兩類故障占30%~38% ;放電互感器和電纜箱類故障占26%~44% 。這些故障都會伴隨著局部放電現象的產生。采用傳統方法檢測需浪費大量的財力,造成巨大的損失。
采用暫態對地電壓(TEV)測量和超聲波(US)測量兩種新興技術對開關柜進行故障檢測。 設備采用便攜式,操作簡單,TEV傳感器貼在箱壁,US傳感器沿著開關柜上的縫隙掃描檢測,對高壓開關及開關柜無任何損害,所有的檢測對高壓開關及開關柜設備的運行不產生任何影響。該產品可以對測量進行信號多周期觀察,對放電進行頻率識別,并通過多種模式進行分析,能夠清楚地判斷出開關柜是否出現故障。
引用標準
局部放電測量GB/T 7354
電力設備局部放電現場測量導則 DL/T 417
高電壓試驗技術 第1部分:一般試驗要求 GB/T 16927.1
高電壓試驗技術 第2部分:測量系統 GB/T 16927.2
高電壓試驗技術 第3 部分: 現場試驗的定義及要求 GB/T 16927.3
產品簡介(LYPCD-3500電力體制改革“TEV局部放電巡檢儀”可靠耐用的品質)
本產品主要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LYPCD-3500巡檢儀一臺。
主機充電器一套
LYTEV-II傳感器1個。
LYCS-Ⅳ非接觸式超聲傳感器1個
BNC-SMA 50Ω同軸電纜2條。
LYTX-03無線同步發射器及電源線一套。
后臺報告生成軟件光盤1個
圖 3?1系統組成
暫態地電壓(TEV)測量原理
當配電設備發生局部放電現象時,帶電離子會快速地由帶電體向接地的非帶電體快速遷移,如配電設備的柜體,并在非帶電體上產生電流行波,且以光速向各個方向快速傳播。受集膚效應的影響,電流行波往往僅集中在柜體的內表面,而不會直接穿透金屬柜體。但是當電流行波遇到不連續的金屬斷開或絕緣連接處時,電流行波會有金屬柜體內表面轉移到外表面,并以電磁波形式向自由空間傳播,且在金屬外表面產生暫態地電壓。而該電壓可用專用的TEV傳感器布置在開關柜外面進行測量。TEV傳感器類似傳統的RF耦合電容器,其殼體可做絕緣和保護雙重功能,傳感器內部可感應出高頻脈沖電流信號。其測量原理如圖:
圖 4-1 TEV檢測原理
超聲波(US)測量原理
局部放電發生前,放點點周圍的電場力絕緣介質的機械應力和粒子力處于相對平衡狀態。局部放電發生時電荷的快速釋放或遷移使電場發生改變,打破了平衡狀態,引起周圍粒子發生震蕩性機械運動,從而產生聲音或振動信號。超聲波法通過在設備腔體外壁上安裝超聲波傳感器來測量局部放電信號。該方法特點是傳感器與地理設備的電氣回路無任何聯系,不受電器方面的干擾,但在現場使用時容易受周圍環境噪聲或設備機械振動的影響。由于超聲信號在電力設備常用絕緣材料中的衰減較大,超聲波檢測法的檢測范圍有限,但具有定位準確度高的優點。局部放電產生的聲波的頻譜很寬,可以從幾十Hz 到幾MHz,其中頻率低于20kHz 的信號能夠被人耳聽到,而高于這一頻率的超聲波信號必須用超聲波傳感器才能接收到。通過測量超聲波信號的聲壓大小,推測放電的強弱。
圖 5-1 US測量原理
技術參數(LYPCD-3500電力體制改革“TEV局部放電巡檢儀”可靠耐用的品質)
主機參數
|
|
可檢測通道數
|
2個通道,1個TEV通道,1個US通道
|
采樣精度
|
12bit
|
同步方式
|
內同步,外同步,光同步
|
TEV參數
|
|
檢測帶寬
|
3M-80MHz
|
測量范圍
|
0~60dB
|
測量誤差
|
±1dB
|
分辨率
|
1dB
|
每周期*大脈沖數
|
720個
|
*小脈沖頻率
|
10Hz
|
輸出接口
|
標準SMA
|
US參數
|
中心頻率
|
40kHz
|
分辨率
|
0.1uV
|
精度
|
±0.1uV
|
測量范圍
|
0.5uV~1mV
|
輸出接口
|
標準SMA
|
硬件
|
顯示屏
|
4.3” TFT真彩色液晶顯示屏
|
分辨率
|
480×272
|
操作
|
薄膜按鍵
|
存儲
|
SD卡標配16G卡,*大支持32G
|
接口
|
3.5mm立體聲耳機插孔
|
|
DC-005低壓直流充電器輸入口
|
|
充電LED指示燈
|
|
RS232調試口
|
|
USBD同步口
|
|
USB2.0
|
|
網口
|
|
SD卡插槽
|
電源
|
|
內部電源
|
電池供電(16.8V鋰電池)
|
正常工作時間
|
約7小時,充滿時間約3小時
|
尺寸
|
長×寬×高
|
235mm×133mm×48mm
|
重量
|
0.85kg
|
環境
|
|
使用環境溫度
|
-20℃至50℃
|
存儲環境溫度
|
-40℃~70℃
|
濕度
|
10%-90%(非冷凝)
|
海拔高度
|
≤3000m
|
|
|
|
近年來,在政策、技術、市場等因素影響下,分布式電源發展正進入量質齊升新階段,在趨勢上呈現“三個轉向”特征。
開發模式由政策驅動轉向政策、市場雙輪驅動。進入“十四五”以來,分布式電源在“保量保價”政策下快速發展,部分地區出現配電設備反向重過載、電壓越限等問題。隨著新能源上網電量全部進入電力市場政策落地,分布式電源“旱澇保收”局面被打破,為爭取機制電量以穩定收益預期,新增分布式電源將通過技術更新換代等方式實現內部挖潛。在政策和市場協同作用下,分布式電源將在承擔電網調節成本、交叉補貼等方面承擔更多責任。
運行方式由源網聯控轉向源網荷儲協同。近期看,電網企業通過數據分鐘級采集和秒級實時監測,構建起分布式電源功率預測和剛柔互濟調控模式,有效緩解了分布式電源大規模接入給電網帶來的沖擊。遠期看,電網企業需持續完善分布式電源調控體系,引導分布式電源建設配套儲能或與可調節資源、柔性負荷以虛擬電廠方式動態聚合,實現各類分布式發電的就地消納、高效聚合與協調優化。
管理方式由多專業并行管理轉向基層單位自組織。近期看,分布式電源大規模發展給電網企業特別是基層單位帶來“管理+服務”兩難問題。遠期看,新能源全量入市后,分布式電源發展將跟隨市場價格呈現地域性、集聚性特點。基層單位面臨的問題更為復雜,難以通過專業線條的垂直管理統一有效解決,迫切需要進一步賦予基層單位管理和資源配置權限、挖掘基層單位管理潛力,因地制宜提升配電網承載力。
上海來揚電氣轉載其他網站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